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三亿体育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禁止男生进入健身房?是女性维权还是利己主义?

2024-11-22 07:09:0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禁止男生进入健身房?是女性维权还是利己主义?近日,几张重庆某高校群聊的聊天记录截图引发网友热议三亿体育官方app下载。在聊天记录的最初,部分女生认为健身房内男生太多,自己健身时感到很不自在;随着一些女同学的附和,群内关于健身的吐槽逐渐变成了对学校管理的意见,不少女生认为应禁止男生进入健身房,以方便自己健身;可当讨论范围逐渐扩大,话题开始走偏:“感觉我们学校男生没有高的帅的”“好恶心”“感觉厌男症犯了”。

  截图被曝光后,引发热议,其中大量评论上升到性别对立。有人认为,学校健身房不是有性别区分的澡堂,健身房是谁都可以去的公共场所。如果有些女生不喜欢健身房里有异性,可以在宿舍或操场健身。发表极端观点不仅会制造,藏匿于其下的利己与偏激更会损害同学间的关系。

  此次事件,让人不禁联想到三年前,北京某高校女生因洗澡后和男生同乘电梯感到尴尬,因而不允许住在低楼层的男生使用宿舍楼电梯。此事一出,在微博、虎扑、知乎等社交媒体被大规模转发,引发了关于性别话题的激烈讨论。

  无论是“电梯事件”还是“健身房事件”,都被“性别”虚化了焦点。只因发声者为女性,声称从女性的视角和感受出发,自恃“弱势群体”,以“受害者”的姿态维护女性群体的利益。可当我们仔细思索,所谓的“受害”只是“同乘电梯的尴尬”和“健身时的不自在”等主观感受,而“加害者”却被要求禁止进入和使用面向校内同学开放、共享的公共生活空间。若将其置于天平的两端进行衡量,究竟是谁的权利真正受损,又是谁应该发声维权?

  就“健身房事件”而言,在聊天记录中有不少人提到,健身房的使用者多为男生,他们使用了大部分的器械。从这一点出发,究其根源,性别只是幌子,令人不满的不是“男生占用了健身房”而是“有人占用了健身房”,即她们对公共资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性别对立则是借题发挥,以“禁止男生进入健身房”的方式获得更多的健身器械和更大的健身空间。

  大学校园里的健身房、电梯等公共空间的设计,是为了服务同学,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但这些空间和资源都是有限的,“禁止男生进入”的行为,无疑是假借女性权利之名,私行抢占资源之事。

  试问,所谓“维权”之下,是正义,还是自利?这种自恃“弱势”、建立在损害他利之上的“维权”,又是在贪图何种红利?

  近年来,随着“00后整顿职场”等网络热梗的爆火,我们从中得见年轻一代自我意识的表达。“00后”们尝试打破陋习与格套的桎梏,勇敢地为自己发声。这是属于年轻的锐意,也意味着更多新鲜活力注入时代脉搏。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与自我意识一同出现的,往往是利己主义。一方面,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辨析这两个概念,因此年轻人的自我表达常常遭受着他人的批评与冷眼,很多人会给年轻人扣上“自私”的帽子。另一方面,年轻人自身往往把握不好二者之间的平衡与尺度,在自我表达时采取更为激进的方式。很多时候,个人主观上感受到的不适或委屈,会被断定成权利被侵害。同时,互联网使得很多事件细节和个人情绪被放大,这给人们提供了很大的想象和解读的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年轻人的对个人意识的表达,难免陷入敏感和偏激的漩涡。

  回到“健身房事件”中,女生与男生处于同一公共空间时所产生的“尴尬”和“不自在”,可能正来源于“自我意识”。同时,在网络上,最先提出异议的同学,在无意中将这些细节放大,很多人也由此不自觉地“想象”出了同感,从而引发了公共空间使用的偏激讨论。这是自我意识与话语建构的共同产物。

  事后,很多网友建议重庆这所高校的工作人员制定更为详细的健身房使用规则,认为应划分使用时段。这条建议看似很中肯,但若从个利的角度出发却有些不妥。学校健身房原是免费开放给所有同学的公共空间,公共资源有限,无论是规定时段还是区域划分,都将对一部分使用健身房的同学造成影响。如果以部分同学“自利”为出发点的诉求作出制度和规则的调整,在事实上也有失公允。

  维权值得鼓励吗?在人文关怀日益提升的现代社会,答案是肯定的。监督对社会进步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但维权一定不是随意的、没有底线的。

  维权不是树敌。维权被蒙上极端的印象,维权者及其对立者都应反思。无论权利维护的起点正当与否,对抗和维护并不由流量和声势决定,观点对立与网络骂战从来不是所谓伸张正义,一味的引流与造势只会适得其反。

  维权不是破坏。很多时候,面对强权或压迫,人们总把愤怒泄于环境的恶劣,或仇视身边的群体,或妄图颠覆秩序。然而,这样的发泄并非维权,既得利益者并不会因此而改变。维权应在法律与道德的轨道内,个体的独立与理性是最有利的武器。

  维权不能脱离法律与理性的轨道,不能侵害他人的正当权益。谨防被一时的愤怒冲昏头脑,自利的拳头打出的虚假维权,被击痛的只有自己。

  维权不是自利的外衣,个利究竟何在?不是健身房和电梯,不是“贬人抬己”的自我优越,而是面对强权的不示弱、不恐惧,自尊与自立,自爱与自信,是将个人的智慧发挥于更大的舞台,让世界听见正义与理性的声音。

  对于青少年群体,关于自我意识与个利的探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条路上的每一个我们,是行路者,也是辟路人。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潮”,原标题为《观点 维权不是自利的外衣:评重庆某高校健身房事件》。

  本文为学新闻传播学院“WeChina微观中国”项目、未来编辑部一流课程的学生实践作品。

href=""

搜索